配资炒股app

股票资金配资公司 荔湾: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发布日期:2025-01-21 22:07    点击次数:93

股票资金配资公司 荔湾: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荔湾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以水秀花香著称,境内共有河涌91条,总长134公里;有湖泊1个,即为荔湾湖股票资金配资公司,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加之珠江穿城而过,塑造了荔湾“一江三岸、百里河涌”的水系格局。

近年来,荔湾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部署和绿美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在全力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持续改善河涌水环境的基础上,逐渐推动治水工作从水里向岸上转移,积极开展水秀花香碧道建设和滨水环境整治,着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城市生态廊道,努力建设秀水常清、人民幸福的生态荔湾。

全区累计新建碧道81公里

聚焦民生需求,荔湾区着力推动《荔湾区碧道建设专项规划》落地落实,采取修复水生态、增加沿岸绿化、建设亲水平台、增添滨水休闲娱乐设施等措施,加速碧道骨干体系组网,为市民提供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公共区域,扩大市民共享“碧道红利”,不断提高群众水环境治理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珠江沿岸。利用“一江三岸”地理优势,围绕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荔湾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重构游径空间系统、合理布置滨水平台、更新改造生态岸线等,加快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高标准都市碧道建设和贯通,积极构建安全、舒适、整洁、美观的滨江公共空间,着力建设珠江沿岸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滨水活力区。

凸显区域特色。将碧道建设与荔湾“百里河涌”的水系资源和名城、名花、名茶、名人、名食的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深挖沿线生态景观、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等资源,凸显水秀花香特色,融入生态、产业、文旅等元素,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小岛、旱桥水榭、亲水平台、休闲栈道等特色空间节点,实现碧道、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以碧道为载体推动水资源开发、水生态保护、水文化传承、水经济发展,助力绿美生态建设和区域融合发展。

探索政企合作。以城市更新、旧村改造为契机,荔湾区选择资金雄厚、富于社会责任、有意愿参与的优质企业合作,由企业负责出资和具体建设,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指导,政企共建碧道,并将碧道建设与城市更新、水环境提升有机结合,与生态、产业、文化等深度融合,确保规划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寻求政企合作最大公约数。

全区累计新建碧道81公里,先后成功打造了珠江、大沙河、荔枝湾、驷马涌等一批高标准碧道典范,3条碧道被评为“广州市优质碧道”,大沙河生态碧道荣获2022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洪水和水资源管理类”荣誉奖和2022年度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被评为2022年广州市水务精品工程示范项目。

此外,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获2024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社会和社区健康类”荣誉奖;珠江后航道聚龙湾段政企共建碧道获得A+Awards旧建重造类项目最高奖-评审之选大奖及中国首个sites铂金级认证。因碧道建设成效突出,荔湾区获省河长办激励,是广州市唯一获得激励的区。

水秀花香岭南滨水空间点亮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2024年,荔湾区继续推动水秀花香碧道建设,重点实施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南片滨水环境典范;在高质量完成荔枝湾和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启动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省级绿美示范碧带建设,积极推动生态碧道建设向绿美碧带建设迭代升级,全区水生态廊道建设迈入新阶段。

千年古水道 健康新社区

驷马涌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北部的一条古老的河道,全长6.75公里,流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西关文化的发祥地,见证了广州的悠久历史。驷马涌原本水清鱼跃,改革开放后,因经济发展、人口陡增,生活垃圾与污水过度排放,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变黑发臭,2016年被列为广州首批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之一,经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于2017年消除黑臭。

2023年,荔湾区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出发,以“复兴驷马涌古水润民图景,打造社区多元文化生活共享绿廊”为愿景,启动实施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用“绣花”功夫,对这条千年河涌两侧狭长绿地和狭窄空间进行微更新改造,挖掘和再演绎岭南水乡鲜明文化印记,提升沿线社区健康幸福指数。

满足使用需求

在岁月的更迭中,驷马涌沿线昔日村落群已演变为密集破败的老街区,河涌两侧不仅存在岸线曲折、空间狭窄、人车拥堵、绿化树木杂乱、迎水坡面陡等难点、堵点,还面临城市公共空间稀缺、公共配套服务匮乏等深层问题和文化特色日渐丧失、社群与社区联结受阻等挑战。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宗旨在于解决问题,改善沿岸环境,提供健康的社区环境,满足全龄人群使用需求,更好服务市民群众。

建设团队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精准活化和利用有限的滨水场地,每一段每一个节点因地施策,全段贯彻人车分流,融入可坐式挡土墙与条石草阶、海绵梯田等便民化适老化设计,巧妙构筑滨水空间节点,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健康生活、交通出行、运动休闲、游憩娱乐和情感交流的生活需求和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拓展生活空间

整治工程充分考虑沿线社区、村落、学校和便民业态场所、历史遗迹,展示场地文化特性,活化澳口村头平台、树根平台、古树榕荫平台、彩虹文化广场等滨水节点,开辟水安全主题园、龙舟文化平台、遛鸟长廊、彩虹梯田、汇龙小学门前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等可承载社区各类活动的微活动空间,推动场地与社区文化多元融合,促进社区居民聚集和互动,提供社区活动情绪价值,提高社区居民对场地可持续关注、认可度和归属感。

这些微活动空间为社区、村落举办文化活动,群众休闲娱乐,青年学生和社会团体举办徒步、志愿巡河、科普教育活动等提供场所,使驷马涌的内涵从生态径、生活径向科普径、教育径和文化径延伸,拓展了千年古水道人文内涵,营造了宜居宜游城市生活空间。

平衡新旧关系

项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涌边护栏、石板路、旧亭台、老树根、老建筑围墙的原始形态,仅作细微修复,极力留住城市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印记。设计团队整理出驷马涌历史变迁、澳口村落、龙舟文化、古彩虹桥、古榕树等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印记,抽象成多组视觉插画,以多层剪纸风插图嵌入沿线标识牌的方式,重现古今“驷马涌”的生活场景,突出景观的在地性,在追寻古水今生新与旧的平衡中,彰显驷马涌这条千年古水道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整治工程还通过合理规划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形成3.54公里漫步环线和2.72公里跑步道,实现慢行系统全线贯通,滨水岸线将荔湾路、彩虹桥文化广场、周门北路、汇龙小学、澳口社区以及涌边其他社区等新旧街约、社交空间串联起来,使得河涌转变为健康社区绿廊。

改造后驷马涌,新增和翻新滨水栏杆3540米,绿化美化水岸3540米,增设坐凳1980米,设置遛鸟廊道200米,打开滨水空间约3万平方米,极大改善河涌生态,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滨水环境。当紫荆绽放、荔枝红遍、凤凰花开,驷马涌畔俨然一派红云绿岸、五秀飘香的岭南水乡景象,各类社团和市民群众在河涌边开展水安全教育、小河长巡河、社区文娱生活剧场、社区志愿者活动、驷马涌历史文化问答、社区环境保护类写生活动展览、社区花园、河涌水质检测课堂、社区治理倡导活动、社区普法普及、节日游园集市等活动,使得驷马涌成为承载市民研学美育、人文历史记忆的健康家园。

千年花棣今年春节前水润新生

花地河是珠江航道的一条支流,南起平洲水道,流经荔湾区芳村片7个行政街道、9个经济联社,北入珠江西航道,全长约8.44公里,是荔湾区最大的河涌,被荔湾人民视为母亲河。

花地河始于隋,兴于宋,拥有千年历史。“花地”原名“花埭”,寓意开满鲜花的堤岸,隋代就已形成面积较大的花田。花地河北出口东岸,在唐宋年间是扼南北交通咽喉的外贸大港——大通港(宋代称大通滘),亦是羊城八景之一“大通烟雨”的所在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带来各地花种,舶来的花卉也多在这里“登岸”,周边沼泽湿地被开垦成了花田,花地之名,由此而来。

近年来,荔湾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谋划推进花地河精品碧道建设,引领高质量城市更新改造。花地河碧道项目以“一带八湾,八大主题”为统领,统筹全线旧村更新改造,以治水为抓手、美水为目的、活水为手段、亲水为平台,结合花地河历史沉淀,发掘沿线各村各点一步一花、十步一景的水乡文化;结合沿河及周边花卉、艺术、水产等产业布局,引导铁路旅游、花卉电商、种植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

碧道建成后,花地河沿线环境将有效提升,并植入民宿、亲子儿童探索、自然科普基地等文旅元素,重点将花地河两岸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网红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广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2024年,荔湾区结合花地河东侧道路(浣花西路—茶滘涌)拓宽工程,先行实施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着力建设1.38公里精品示范碧道,打造荔湾南片滨水环境典范。项目通过开展三道贯通、节点塑造、绿化美化、功能照明、文化标识等,对沿岸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提升,为沿岸居民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滨水生活环境,不断提升荔湾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老花埭新活力”。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计划2025年春节前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

拓展滨水空间

花地河示范段沿线原是一片缺乏人气的闲置绿地,林木茂密且仅有一条狭窄步道通行,整体存在望江视线不通、活动功能不足、慢行系统缺失、功能配套不完善等现状问题。

花地河滨水环境整治工程重新打开水岸空间,拉通线性交通,将闲置空地改造为活动广场,将低效绿地提升为儿童乐园,打造与城市互联互通的休闲水岸。项目结合新建市政道路,梳理滨水慢行空间,融入生态海绵设计,解决路面排水、积水等问题,在保障人车分离的同时,贯通漫步道、骑行道、慢跑道三道;在二级堤之间增加无障碍通行,优化过街设施,实现慢行道互联互通,提升人行空间,保障出行安全。

项目活化沿线桥梁、铁路桥等原有历史文化场所,建设石围塘铁路花园,打造工业印记打卡点和服务驿站,回溯历史记忆;打造提升桥底负空间,增加配套设施,补充健身运动功能,形成高效的滨水户外聚集地;结合居民需求,谋划户外家庭游乐聚场,营造老城区第一段儿童友好型滨水空间。

完善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是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程重点完善沿线配套设施,新建标识入口、文化广场、游乐空间,补充城市家具、碧道标识、安全警示牌,增加沿线功能性照明,补充休息停留区,新增7处滨水休息廊和18处一体化休闲台阶,提升碧道公共服务能力和属性,提供全龄段、全天候户外活动空间。通过绿地空间弥补活动配套,衔接临水社区,强化水岸联系。此外,荔湾区正在积极谋划推动花地河水上运动项目,大力发展花地河绿色水经济,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述说花乡故事

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融合花地千年花乡历史,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科普宣教点,打造岭南花乡科普馆、素馨花境小公园、户外科普活动区。通过科普馆展示荔湾传统岭南花卉故事,科普“岭南第一花乡”历史脉络,并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素馨花传说》的指定宣传点,弘扬芳村最早培育素馨花及“中国四大古老”月季出口地的历史地位。同步对浣花西路以南带状绿地开展提质改造,打造素馨花园,融入岭南花卉科普设施和花卉主题元素,开展全民科普活动,助力广州城园融合工作。

贯通滨水空间  塑造“小湾”格局

近年来,荔湾区结合碧道建设、滨水环境整治、河涌综合整治、堤防达标加固等水务工程,久久为功推动珠江和内河涌碧道建设,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碧道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区域碧道、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

2024年,广州市河长办印发市总河长令,在全市部署推动绿美碧带建设。荔湾区贯彻省、市绿美生态建设和绿美碧带建设要求,着力推动生态碧道建设向绿美碧带建设迭代升级,荔湾碧道建设正式迈入2.0时代。

2023年,为解决荔枝湾涌、驷马涌周边设施老化、出行安全等问题,努力为群众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滨水生活空间,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荔湾区高质量实施荔枝湾涌和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以穿针引线、串珠成链手法,联通荔枝湾涌和驷马涌2条千年古水道,将永庆坊、西关大屋、荔湾湖、如意坊、青年公园、驷马涌街区连廊等重要景点串联,实现荔枝湾、驷马涌与滨江老公园、老景区、老街区的片区融合,为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绿美示范碧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底,荔湾区贯彻绿美生态建设要求,将珠江西航道碧道建设和荔枝湾涌、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统筹起来,以“通江达水”为目标,谋划贯珠江西航道、驷马涌和荔枝湾沿岸,注重开放性与可达性,串联并利用荔枝湾涌、驷马涌、荔湾湖等10个公共节点,最终打造一条长7.2公里,集安澜健康水带、绿美景观林带、绿色交通带、文化休闲带、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绿美示范碧带,形成“小湾”格局。

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碧带项目被纳入省、市绿美碧带示范项目库,目前工程已完工并对外开放,有效实现片区串珠成链成片,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的幸福。

贯通7.2公里完整滨水空间

针对小区绿地、老旧码头、滨江公园、景区、公服建筑等5类断点空间,荔湾区通过架设步道、贯通桥底、拆除围墙、打开公园等多种因地制宜的方式,贯通8个断点,融入漫步道、慢跑道,形成一条连续不断的7.2公里滨水生活带。

串联16个全民共享开放场所

充分利用全线闲置空间,将沿线一个个“小”生活场景,如口袋公园、桥下空间、滨水绿地等场地与配套服务串联起来,变为全民共享的开放场所。在荔枝湾涌段,将沿岸原封闭、闲置空间变成开放活动场所,新增2处桥头广场、2处桥下空间、1个口袋公园,打开1200平方米公共空间;打通2个滨水步道断点,形成步道、绿化、驳岸的多层次亲水公共空间,优化1.3公里绿化水岸。驷马涌段则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创造性满足人车分流,实现全线慢行系统连续贯通,最大限度保障出行安全;工程共串联5个滨水广场,并接入珠江口沿岸绿道,形成3.54公里漫步环线和2.72公里跑步道。

打造高品质滨水户外聚集地

正在建设的珠江西航道碧道西关海至如意坊社区段,则释放约2700平米的活动空间,形成高品质滨水户外聚集地。已开放的荔港南湾至青年公园示范段,融入林下休憩、康体、儿童活动等功能,将西关海低效绿化变为面向全龄人群的开放绿地。老旧中石化码头则融入广州码头变迁历史、西航道工业历史文化,变为一体化亲水空间。项目打开青年公园,形成碧带示范园,让老公园实现绿地及慢行路径整体提升,活化旧建筑为荔湾碧带展示馆,实现禁毒和水务宣传双功能。

正在建设的珠江大桥至如意坊段,即将活化珠江大桥桥底空间为康体运动新场所。此外,项目合理规划西焦泳场地块的停车空间,释放1600平米休憩空间,变为全民可使用的活动场所;贯通黄沙大道桥底,将杂乱桥底空间变碧带宣传空间。

推动水经济发展

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因地制宜设置城市家具、碧道标识、安全警示牌,优化沿岸照明,保障市民夜间安全出行,完善、优化人性化服务设施。统筹利用水闸、桥梁、荒地、宅旁绿地等闲置空间,因地制宜“增绿补绿”“见缝插绿”,让绿色成为碧带的鲜明底色,并激发城市更新,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周边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已完成的荔枝湾涌-驷马涌滨水环境改造,有效促进片区产业形态变化,沿线新商业逐渐生长,居住区逐步升级,已形成“最广州”的食、住、游资源路径之一,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机遇。以荔枝湾涌为例,改造后带动景区大节日日均人流17万人次,区域人流量提升70%。未来西航道碧带还将串联黄沙水产市场、新风港、发电厂、原创元素创意园等滨水经济、文化创意类产业地块,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采写: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荔宣

摄影:南方+记者 刘力勤股票资金配资公司